作为小铭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,我有幸陪伴他走过了小学时光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。在这段旅程里,我不仅见证了他的点滴进步,也在教育实践中收获了深刻的感悟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这个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,希望能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思考。
一、课堂上的“星际迷航”
还记得小铭刚入学时,虽然在学习上稍显迟缓,但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。我们各科老师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课,也定期与家长沟通,共同关注他的成长。然而,随着年级升高,学习难度增加,小铭逐渐在课堂上迷失了方向。
课堂上他的眼神常常放空,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;有时则埋头于课桌下,摆弄着不知什么东西。这样的状态直接反映在他的作业上:歪歪扭扭的字迹,重叠模糊的笔画,连续七次上交的作业都如同“天书”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他开始频繁拖欠作业,学习态度也越来越消极。
通过观察,我发现这些行为背后,藏着一个渴望被关注的孩子。他伸长脖子看同学交作业的样子,美术本上夸张的恐龙画作,上课时突然发出的笑声……这些都像是他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。一次家访,让我更加理解了小铭行为背后的原因。母亲因病需要长期治疗,父亲在辅导作业时也常常力不从心,家庭的压力让小铭的教育陷入了困境。
二、从卫生角开始的改变
面对小铭的情况,我陷入了深思。如何才能帮助他重新找回自信,融入集体呢?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》中“为特殊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”这句话给了我启发。
有一天,我注意到小铭课间常常在垃圾桶旁徘徊,眼神专注。于是,我找到他,真诚地问道:“小铭,老师觉得你做事特别认真,能不能帮老师管理卫生角?负责值日工具的摆放和垃圾桶的清洁,班级的整洁需要你的帮助哦!”让我惊喜的是,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从那以后,小铭就像变了一个人。每天不用我提醒,他都会认真完成自己的职责。不仅把卫生角整理得井井有条,还会主动帮我换垃圾袋。每次看到他认真做事的样子,我都会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,一颗小小的糖果,一句真诚的夸奖,都能让他开心许久。回到家,他也会迫不及待地和父母分享这份喜悦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深刻体会到劳动教育的力量。通过参与班级劳动,小铭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价值,也逐渐培养了责任感和自信心。他在劳动中展现出的细致和耐心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铭。
三、三方共筑成长阶梯
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努力,而是家庭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。为了帮助小铭更好地成长,我们建立了“三角支持体系”:
1.家庭端:营造温暖的学习环境
我与小铭的家长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,建议他们关注孩子的写字状态,减少家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物品。同时,鼓励他们设立“亲子书写时光”,每天抽出一定时间,陪孩子一起写字、阅读,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亲子关系,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。
在沟通过程中,我特别强调要以鼓励为主,避免批评指责。比如,当小铭写出工整的字迹时,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;即使作业完成得不够理想,也要耐心引导,帮助他找到问题所在。通过这些方法,家长逐渐学会了用更科学、更温暖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。
2.学校端:发挥同伴互助的力量
在班级中,我特意安排了一位学习成绩优秀、性格开朗的同学与小铭同桌。希望通过同伴的影响,激发小铭的学习兴趣。事实证明,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往往比大人更有效。同桌会主动帮助小铭解答疑问,在课堂上提醒他认真听讲,课后还会和他一起完成作业。
同时,我也会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创造机会,让小铭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。每当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我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。渐渐地,小铭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越来越高,与同学们的交流也多了起来。
3.心理支持: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
每周三午休时,我都会和小铭在操场的绿草坪上进行“草坪谈心会”。我们坐在草地上,聊他喜欢的奥特曼,聊他在学校的趣事,也聊他遇到的烦恼。在这个轻松的环境中,小铭逐渐打开了心扉,愿意和我分享他的想法和感受。
通过这些谈心,我更加了解小铭的内心世界,也能及时发现他的情绪变化,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支持。有时候,他会因为作业没做好而难过,我就会鼓励他不要灰心,告诉他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进步;有时候,他会因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开心,我就会和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,告诉他要继续保持。
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小铭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。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,他主动提出要把自己获得的奖励送给妈妈,这让我非常感动。从以前不善于表达感情,到现在懂得关心父母,小铭的成长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。
四、教育沉思:以匠心守护差异
陪伴小铭的这段经历,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地理解:
1. 解码差异的考古精神
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学习接受缓慢这一因素不应该成为限制他们发展的枷锁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我们要以“考古学家”的耐心和细心,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,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,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方式。就像小铭,虽然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,但他在劳动中展现出的细致和责任感,同样值得我们珍视和培养。
2. 劳动教育的治愈魔法
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,更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。通过参与班级劳动,小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,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习惯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,在教育过程中,我们要善于挖掘各种教育资源,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成长,在服务集体中获得认同。
3. 激励机制的“星际导航”
恰当的激励机制是推动孩子成长的重要动力。从最初的物质奖励,到后来的精神鼓励,我们不断调整激励方式,让小铭在每一次进步中都能感受到成就感。这种可视化的激励体系,就像夜空中的星星,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。
看着小铭在卫生角认真忙碌的身影,我深深感受到,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。我们也许不能立刻改变孩子的人生,但只要用爱和耐心去浇灌,在他们心中种下“我能行”的种子,终有一天,这些种子会生根发芽,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。在教育的道路上,让我们以匠心守护每一颗独特的星星,陪伴他们在自己的时区里,闪耀出最绚丽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