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华盛典的余韵渐散,许华董事长那如钟箴言——“上、止、正”,却如石入心湖,涟漪久久未平。步出会场,姑苏城温润的微风裹挟着氤氲水汽迎面而来,那三个字仿佛也悄然融入其中,萦绕不去。引我沉潜思绪深处,溯流而上,在记忆的水境中探寻其深邃意蕴。
上善若水,其境浩渺,恰似三万六千顷太湖铺展眼前。董事长言及此境,四季画卷便次第于心波荡漾:春帆裁碎云影,夏荷高擎琼露,秋月沉璧于碧波,冬冰默然孕暖流。凝望这至柔至韧之水,不拘形迹而载万钧,无形无相却蕴穿石之能—— 这不正是教育者当具的气象?我恍然:真正的“上善”,绝非蹈虚凌空,而是如这东山西麓的太湖水,以无垠之怀承托起每一朵求知的浪花。它呼唤我们:
化身为脉脉支流,将“水滴石穿”的恒毅,织入学子不辍的书声琅琅;舒展为浩瀚水域,让“海纳百川”的襟抱,沉淀为答疑解惑时那泓恒常的温煦。这“上”,是生命不息、向上向善的奔涌浩荡,更是教育者以无垠怀抱托举未来的深沉担当。
知止如渊,其境沉凝,恰似虎丘剑池那深不可测的幽蓝。思绪随“止”字缓缓沉降,直抵这千年寒潭的肺腑。目光所及,是水汽千年洇染的苍黑池壁,如凝固的时光;心之所向,是墨玉般水底沉睡的古剑传说,低回着无声的箴言。探宝者丈量深渊终归敬畏的旧事,此刻在心底激荡起新的回响—— 我蓦然彻悟:教育者踽踽行于世间幽径,何尝不是在这知识与人性的无底深渊边缘,做一个持灯的守夜人?真正的“知止”,非怯懦退缩,实乃如这剑池守护万古沉璧的静默: 是一种深沉内敛、审慎自持的边界智慧。它绝非固守浅滩的停滞,而是为滋养生命沃土而蓄积的磅礴暗涌:意味着克制“越俎代庖”的冲动,不为稚嫩生命斩尽前路荆棘,却于悬崖危崖之侧,悄然垂落坚韧而柔软的守护之藤;意味着摒弃“催生速成”的焦灼,不求顷刻育就参天栋梁,唯愿以无言之守,悉心呵护每一株幼苗,在属于它的黑暗中,自由探索根系延伸的秘径。这“止”,是幽潭映月般的永恒定力,是让渡空间、静待天光的博大襟怀,更是对生命本身那不可测、不可催的成长伟力,所怀抱的至深敬畏。
守正清源,其境澄明,宛若沧浪亭畔那一脉千年不竭的活水清流。思绪浸润其中,心泉也随之剔透生辉。遥想苏舜钦临水筑亭,引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”之古意,一湾清波自此化作映照世心的永恒明鉴。看游鱼悠然穿行荇藻,观青苔沉静映照天光——源头活水葆有本真的奥秘,于这动静相宜间豁然朗照。
我澈然洞明:教育之至高境界,岂在于机巧之术的层叠累积?其精髓,根植于对心灵源头那泓澄澈的不懈守护。当众生在功利湍急的河道中载沉载浮,真正的教育者,必如沧浪亭畔的守源人:须以日日勤勉之功,拂拭心镜,荡涤那由世相纷扰落下的尘埃;更须以毕生持守之志,涵养泉眼,维系那滋养灵魂的活水长清。这份“守正”,是让“问渠那得清如许”的千古叩问,化作课堂里悄然拨亮懵懂心灯的星芒;是纵使外界浊浪滔天、喧嚣鼎沸,亦能于方寸之间,护住那汩汩不息的育人初心之泉,使之恒然如初,清冽如始。
思绪漫溯间,姑苏纵横的水网仿佛在脚下低吟浅唱,那汩汩流淌的,恍若大地经络中奔涌不息的“上、止、正”之智慧清流。回望这浸润于水韵哲思的求索之路,方彻悟:真正的教育之道——必具太湖水般的无垠怀抱,包容万象而奔涌不息;当存剑池渊似的敬畏之心,知止有度而静水深流;更需沧浪源样的持守之志,守护澄澈而清泉长涌。唯其融汇此三境,方能于纷繁育人的长途中破开迷障,溯流直上,最终抵临那“源头活水清如许”的澄明之境——那里辉映的,既是知识的星河浩瀚,更是生命本真那不可磨灭的璀璨光芒。